位置导航 首页 >互动交流 >实时交流 >往期回顾 >正文

铭记时代使命 打造五个民政 全面推动“现代大爱幸福民政”扬帆起航

发布时间:2017-12-08

  德州市政府网站:大家好,今天做客我们网站的是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淑华同志,欢迎李局长。

李淑华:大家好,主持人好!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交流,也借此机会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民生民政工作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德州市政府网站:近年来,我市民生民政事业加快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您能简要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李淑华:好的。今年以来,市民政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大爱幸福民政”的工作目标,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推动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社会事务、服务国防、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六个提升,全市民政工作实现走前列、争一流、创品牌。保民生,发挥在社会保障中的兜底作用。重老,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落实城镇“三无”、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龄津贴制度。筹建德州养老示范城项目,试点推行“市民大食堂”。护小,保障16周岁以下的各类困境儿童合法权益,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探索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体系。助残,落实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制度、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兜贫,落实中央精准扶贫要求,深化“阳光低保”行动,城乡低保标准占上年度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37.3%和37.5%。济困,保障遭遇突发事件的支出型困难家庭、受灾家庭以及特殊原因造成的临时生活困难人员。保优,保障优抚对象利益,全市保障优抚对象5.3万多人。促民权,发挥在社会治理中的骨干作用。创新建设了服务社区群众生产、生活的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12343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平台,打造了“互联网+养老”和“互联网+社区”协同发展新模式。积极推进撤乡设镇、镇改街道工作。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在全省率先将地名普查成果上报至民政部进行全面验收。创新建设了社会工作组织孵化中心,社会组织直接登记数量达到新登记社会组织总数的2/3。惠民利,发挥在社会服务中的优化作用。全市有2处4A级婚姻登记处,婚姻登记业务满意率、登记合格率及收养登记合格率均达100%。全市建有农村公益性骨灰堂864处,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30%,火化率达到98%以上。面向困难群众实施基本殡葬费用减免政策,市级财政将殡葬四项基本服务费用(遗体拉运、遗体火化、遗体冷藏、骨灰寄存)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开展地名普查工作和地名标志规范化建设,高标准设立地名标志2万余个。重拥军,发挥在国防建设中的支撑作用。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开展双拥共建,市级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九个县(市)被评为省级双拥模范城(县),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县)满堂红,市局被山东省国动委授予全省支持国防建设十佳单位。严格按照时间任务要求完成退役士兵安置和权益保障政策落实工作,得到上级民政部门的充分肯定。

  德州市政府网站: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围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我市民政工作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李淑华:德州市民政局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顺应人民群众对过上美好生活的向往,树立“以人民为中心、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落实民政部、省民政厅工作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党的十九大为指针,以党建工作为统领,践行“团结、学习、创新、实干”新时期民政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神聚力,奋发有为,完善适度普惠的社会大福利、城乡一体大救助、民政基层社会管理大协同、军地军民发展大融合、优质高效社会大服务新格局,着力打造民心民政、创新民政、智慧民政、阳光民政、社会民政“五个民政”,全面推动“现代大爱幸福民政”建设杨帆起航。

  德州市政府网站:李局长,刚才您提到了打造“五个民政”,您能具体谈一下吗?

李淑华:好的。一是打造民心民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完善社会救助、防灾减灾救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残疾人保障等救助保障制度,推进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在托底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安全网。二是打造创新民政。紧紧围绕“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变化,全面分析当前民政民生服务面临的新形势,找准民政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拓展社区服务,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进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应用,加强婚姻服务,规范殡葬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民政服务对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重点抓好社会大救助体系、市民大食堂、养老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慈善基金全面推广等民政创新工作,实现理念更新、思想创新、工作出新。三是打造智慧民政。全面适应现代智慧时代新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互联网+”与民政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在精准救助、养老服务、社区发展、社团建设、地名管理等民政业务中充分运用好“大数据”模式,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动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转型发展。四是打造阳光民政。以党风廉政建设为抓手,在思想上、制度上、工作上、行为上、作风上突出五个注重,实现民政为民“放权、规范、提效、便民”的标准,提高民政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确保全市民政系统“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五是打造社会民政。围绕构建“大救助、大福利、大治理、大双拥、大服务”格局,努力用民政福祉托举民生幸福。加快构建“大救助”格局,让群众感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病有所医、弱有所扶”。加快构建“大福利”格局,努力让群众拥有更多幸福感,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加快构建“大治理”格局,努力让人民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加快构建“大双拥”格局,努力让军人拥有更多尊崇感,真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加快构建“大服务”格局,努力让群众在精准便捷的公共服务中更有受益感,全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德州市政府网站:李局长,重点抓好哪些工作呢?

李淑华:重点抓好“六个牢记、六个始终”:一是牢记幼有所育,始终抓好未成年人保护。构建“以家庭监护为基础、社会监督为保障、国家监护为补充”的监护制度,形成“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格局。贯彻执行《德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做好儿童福利工作。二是牢记老有所养,始终抓好现代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发展,建设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继续推进社区治理暨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完成德城区养老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试点任务,做好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各项社会福利政策落实工作。开工建设德州市养老示范城项目,试点推行“市民大食堂”,为60周岁以上困难老年人,提供规模化、标准化、规范化,集膳食加工配制、外送为一体的综合性配餐服务。三是牢记弱有所扶,始终抓好社会大救助。探索大救助工作机制,构建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保障标准提标工作,全面提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和照料护理的标准。规范城乡低保申请、审核、审批程序。四是牢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始终抓好城乡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抓好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开展村务公开第三方督导、第十二届村委会和第二届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做好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出台《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做好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继续深入开展社区减负增效专项行动,全面推行“四社联动”机制,推进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应用。五是牢记军政军民团结,始终抓好军民融合和服务国防建设。开展国防双拥宣传教育系列主题活动,抓好军民触合发展,深入推进军民共建。开展2018年新一轮双拥创城活动,制作《永恒的丰碑》之肖华将军、马振华等系列剧。规范出台市县两级优抚业务审(核)批工作流程,修订完善《德州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加强优抚对象商业保险工作,打造优抚对象医疗康复体系。率先启动光荣院建设暨优抚对象养老课题研究。提高退役士兵安置质量,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全部安排到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六是牢记民政服务对象多样化多层次需求,始终抓好专项社会事务服务。出台《德州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政府出台的免除居民四项基本丧葬费用的全民普惠政策文件,落实《关于加强全省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和九部委《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推动移风易俗,加强红白理事会主要成员培训工作,筹建集守灵、吊唁、食宿等为一体的德州市殡仪服务中心。严格依法办理婚姻、收养登记,深入推进离婚登记心理疏导干预试点,提升婚姻、殡葬和收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

  德州市政府网站:好的,再次感谢李局长的到来,谢谢。

李淑华:谢谢主持人。